北大清华毕业的医生开烧烤店丢人了?他的回答霸气十足
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文
“我们现在被误解为对现状不满、医生行业养不活自己……”最近,28岁的医生王逸(化名)因为《北大清华十余学霸合伙开店:医生烤串,发表SCI论文可打折》一文,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在“清华北大”、“医生”、“博士”等关键词的加持下,话题一度登榜新浪微博热搜前十名。伴随而来的,除了源源不断的客流,还有各种质疑的声音。
这件事的发酵远超王逸和合伙人们的预料。10月11日,“北京柳叶刀烧烤”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一则声明:“本店股东入股参与创建,不参与店内日常琐事……无股东因生计所迫兼职,无股东因职业不满创副业……”
同日晚上,正在医院值夜班的王逸无奈地对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表示,没有一个股东想转行,“我们一直的目标就是店火人不火,不想炒作我们个人,但现在被很多人曲解了我们的意思。”
柳叶刀烧烤主打徐州烧烤。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
没有一个股东想转行
“我们不是纯生意人,我们追求利润,但不追求利润最大化。”王逸对澎湃新闻说,最开始有这个想法,不过是想在工作之余再多做一些事情,于是联合了好友“众筹开店”。“我们一共有16位股东,有的投钱多,有的就是把自己的国家奖学金拿出来投,只是觉得有一家店是自己的,平时可以放心吃烧烤,挺好玩,根本没指望一定要赚多少钱。”
对于一些网友“学了这么多年就去干这个?”“浪费国家教育资源”“下班烤串,还能好好当大夫吗?”等指责,王逸认为,这完全是曲解,“说白了,我们就是手头有一些余钱,大家想一起投资,但实际上店铺里的工作有专门的人来负责,更加不需要我们自己动手烤串。”
“我们没有一个股东想转行,对现状更没有任何不满,大家工作都很好,都很热爱自己从事的行业,而且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,每天研究文献,怎么可能放弃这些,真的转行去烤串?”
王逸说,最初开店只是想着能正常维持下去,能保本就会继续开下去,“因为除了赚钱,我们更想把这个店打造成一个据点,可以和朋友聚会,认识更多业界的朋友。”这也是王逸把店名起名为“柳叶刀”的原因之一。
柳叶刀烧烤店内环境。
开张半年已实现盈利
正因为和医学圈有着密切的联系,刚刚开业的“柳叶刀烧烤”就在北京医学圈里闯开了名声,“有很多业界的大牛和老师专门过来捧场,刚开业的时候就收到了很多名片,有的一看‘北大博士生导师’,还有一个业界的泰斗级人物,专门带着科室的人过来吃饭。”
“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,之前有一个北大医院的哥们到我们店吃饭,有点喝多了,听说隔壁是北大附属医院的,就要和他喝一个,但人家觉得他喝醉了,不想和他喝酒,他就在店里喊了一声‘是北医就站起来喝一个’,结果哗一声,店里大部分客人都站起来了。”
这在王逸看来远比赚钱更加珍贵,也让他更加坚信,要好好打造这个“据点”。
于是今年9月21日,柳叶刀烧烤推出了“发了SCI就免单”活动,这个被称之为“史上门槛最高霸王餐”的活动,刚在公众号发布不到1小时,就突破了10万+的阅读量,也引来了新闻媒体的关注。
对于这个活动,有网友质疑为“炒作”,但在王逸看来,只是想给学术界的同行更多的实惠,“之前有人开玩笑会说‘SCI’是什么?能吃吗?我们现在就可以回答‘能吃’。”
王逸说,目前店铺的财力有限,如果未来财力充沛,他们还想给医学圈的同行们更多优惠,“我们打算办一些针对夜班医生的活动,他们拿着夜班值班表格到我们店里就可以打折,只是目前的成本还办不到。”
此外,王逸告诉澎湃新闻,目前也正在打造线下的据点活动,“我们和一些科学类的公众号合作,利用我们下午不营业的时间,免费提供场地给他们来举办科学类的讲座,他们来邀请主讲人,我们来提供场地,年轻的大夫或者医学生都可以免费过来听。”
如今,柳叶刀烧烤虽然开张仅半年,但已经实现了盈利,而王逸和合伙人们,除了最初创办时投入了较多时间和精力,目前都回归到了正常工作之中,“我们店交给了专门的人来打理,我们会把握好大方向,但不会每天都跟着。”
王逸说,即使未来烧烤店发展壮大,自己也不会考虑放弃自己的工作,“我可能会找职业经理人来管理,但我还是更热爱医学行业,也从未想过放弃。”
【对话】
曾在店内“问诊”病人
澎湃新闻: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开店想法的?从筹备到开业用了多长时间?
王逸:我是从去年开始有这个想法的,当时和身边的人说了一下,但大家都不是很支持,觉得我没有餐饮方面的经验,我就犹豫了一下,但后来我觉得什么事一开始都是没经验的,我学医一开始也没有经验,都是慢慢学习摸索出来的。
于是就继续构思,后来觉得想法日渐成熟,可行性挺高,就开始着手去做了,联系了一些好友一起合作,我和另一个合伙人出了大部分的钱,其他人出的就少一些。目前一共是16个股东,基本上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生,还有几个是在读的博士。我们从年初开始筹办,4月份就开始营业了。
澎湃新闻:为什么会考虑开烧烤店?很多医生都认为烧烤不健康,甚至有人说“烧烤致癌”,你怎么看?
王逸:开烧烤店就是觉得家乡的烧烤好吃,而现在年轻人聚餐都是火锅或者烧烤,也是一种趋势。至于烧烤不健康,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的其他菜系,东北菜咸、湘菜川菜辣,淮扬菜虽然相对清淡,但浓汤里也都是高油,所以如果真的谈起养生,大多数菜都没法儿吃。
而且另一个问题是,所有抛开剂量来谈危害的,都是不准确的,烧烤每天吃肯定不健康,但几个月吃一次,并不会导致人体变得怎么样。包括说烧烤致癌,也是一样的,不能抛开剂量来谈。而且凡事都要讲证据,我们查文献查惯了,谈到什么事都是先看有没有证据,没有证据的个人理解是不准确的。
我们也不是在强调烧烤多健康,意思是有些东西不必上纲上线。
澎湃新闻:目前开业半年了,店铺的运营情况怎么样,能实现盈利吗?
王逸:我们刚开始开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盈利了,后来8月份的时候亏损了,因为我们店开在学校旁边,学校放暑假,我们的生意也就变淡了,现在开学后就继续开始盈利了。
我也没想到能一开始就盈利,这个还是很惊喜的。但盈利的钱都是继续投入到店铺里的,并没有对我个人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。
澎湃新闻:我看到你们的宣传标语里写着“一言不合就问诊”,平时真会在店里接触到病人吗?
王逸:这个真的有,之前有一次,我刚好在店里,听到有客人在聊治病的事,说家里人得了癌症正准备手术,现在打算吃中药什么的,我听到后就大概问了一下,看了一下他们家人的资料,觉得他们说的方法不对,在病人目前的情况下,是不可以贸然动手术的,应该先放疗,之后再进行手术。我就和他们讲了我想法,让他们作为参考。
还有一个类似的事情,有客人看我在店里招呼客人,就问我是不是老板,然后问我她能不能吃烧烤,我当时以为她怀孕了,后来她说她是直肠癌晚期复发了,我心里就突然很沉重,就坐下来和她聊了聊,把她之前治疗的经过都问了一下,发现她就医的医院很一般,我就给她引荐了一个对直肠癌这一块很资深的医生,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,现在也保持着联系。
“可以失败,但不能是因为食品安全而失败”
澎湃新闻:在之前的报道里,你说过“医生需要副业”,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对收入不满意吗?
王逸:完全没有,实际上我的原话并不是这样的,当时确实我有一个师兄生病了需要钱,我觉得囊中羞涩,想着如果能有更多的钱就好了,但并没有严重到我需要这个副业来赚钱养家的地步。
说实话,开了这个店后,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什么提升,同样,未来这个店倒闭了,我的生活质量也不会下降,这个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据点,可以交朋友的据点。
其实我们最初开店,就觉得这个店只要能正常维持下去就可以,能盈利的话最好,不能盈利能保本也会继续开下去,因为我们可以用这个店交很多朋友,获利的不仅仅是钱,通过这个店可以认识业界更多的朋友,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同样重要。我们不是纯生意人,我们追求利润,但并不追求利润最大化。
澎湃新闻:网上有人觉得这个副业有可能会影响你们的主业,你们在开店时,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?
王逸:我们考虑过,但觉得不是问题,因为我们清楚这个店是怎样的模式,我们虽然参与了投资,但并不参与到日常的经营中,只是最开始创建时大家比较关心,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,但差不多一个月,等大家的热乎劲过去了,还是都各自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。
对于这个店,我们会把握好大致的方向,但平时不会每天都在店里,我现在几乎一个月都不去一趟,因为运营平稳,也不需要我出现,我是主要的负责人,我都不需要经常出现,其他人更不需要经常出现了,除了下班后朋友聚会时大家会过去,平时不会耽误我们的工作时间。
我有时候会花一些时间来看一下大众点评,几天会有一两个点评,所以也不是每天都看,看到有差评就截图发给店长,让店长来整改一下,仅此而已。
澎湃新闻:之前曾有个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卖猪肉,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给学校“丢脸了,是负面教材”,你们在开店时有过类似的想法吗?
王逸:说实话,我们在开店时也有这个顾虑,但我们当时是这么说的,开烧烤店本身不是一件丢脸的事,我们可以倒闭、可以失败,但一定不能因为安全事故而倒闭,不能给自己学校抹黑。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,我们可以失败,但不能是因为卖假羊肉、地沟油而倒闭,赔钱可以,但不能做出这种事,这也是我们的底线。
虽然我们股东经常不在店里,但店里负责食品安全检查的这一块有自己的亲戚,能很放心的让他帮我们做好监管工作。
本期编辑 郦晓君
推荐阅读